image

 

多年前,在高雄美術館,有展出了九二一大地震災後重建展。裡頭展出了各式各樣的模型與大型海報,在展覽館中,我相信一定也有著中寮鄉清水村的遷村案模型與計畫,只是我的目光並沒有在其上多做停留,認為這是一個很普通,建築造型也不特別的小型重建案,馬上就往其他計畫看去。但是,這一個遷村案,是在清水村的村民們跟不計付出建築師團、熱心的記者和本記錄片的導演,歷經快四年的時間,不斷的跟政府週旋下,靠自己雙手所獲得的甜美果實。本片出乎我意料外的好看,整個真實記錄就跟劇情片一樣曲折,配上導演很棒的剪接手法,還有電影中甘草人物最直帥純真的表達。讓觀影的人們跟著歡笑、無奈、生氣與在最後的樂曲聲中,感到清水鄉村民們滿滿的喜悅。我的高雄電影節系列片單,以如此好片為開頭,真的很令人滿意。

 

一般來說,我會很擔心看這類型的記錄片,因為你會看到一群無奈沒錢又無力的升斗小民,為了自己薄弱的權益,去跟龐大但腐敗的政府做爭取。然後整片就是會很無奈很無奈。不過寶島曼波並沒有如此讓這種問題如此嚴重。

 

故事所說的,是九二一大地震後,在中寮鄉清水村的20多戶人們,發現因為地震後走山的原因,讓整個村落的房子與地面都龜裂,為了長遠與以後的安全,他們想要遷村搬離此地。清水鄉的村民們看上了國產局於山腳下的一個苗圃地,因此這群人們,為了自身的居住安全,成立了「中寮鄉清水村12鄰遷鄰委員會」,不只是靠著外地人的力量,自己也為自身的權益努力著。

 

在九二一後,有不少的物資跟捐款,還有政府的重建金費與預算等,各式各樣的資源都在那等著要投入於南投縣市這些因為地震而需要幫助的人們。不過,只要遇到公家部門,這些計畫的通過,金費的發放,就會開始脫節或是慢半拍。在最一開始,光是要跟國產局租借苗圃地做為遷村後的村落建地,就拖了又拖。中央國產局跟地方縣政府又互相踢皮球,非得要請立委介入關心,或是熱心的記者卉怡找了更高層的九二一重建委員會來詢問,才讓進度更前進一點。像好心的東海建築師團隊都已經規畫好了房子與周遭環境,但是用地的取得卻一直沒達成,就像影片中有一段縣政府跟遷村委員會的鄉民們掛保證,在過年前絕對會弄好,但是導演剪接的下一幕卻是六月了,雖然並沒有明講,但馬上打了他們自己的嘴巴。說的比唱得好聽,卻完全沒去做。

 

這就是公家機關,官僚文化的腐敗之處。對他們而言,他們沒有「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自覺。而是反正鐵飯碗薪水一樣,多事不如少事,導演黃淑梅的鏡頭與剪接下,表現出了公務員做事的心態。對市民們的冷漠,在「不能沒有你」中社會局的反應可看出。另外,在「蓋世奇才」中,Charlie Wilson對美國中央官員喊說:「如果你有到現場去看到他們(指被蘇聯入侵時的阿富汗難民們),你就不會叫他們「這些人」。」這是公家機關對於自己人民們的不關心,只把他當成一個作業或是公文在送,就像片中卉怡所說的:「他們只做屬於自己的部分,超過自己作業的部分就不理了,而不會去在意說為什麼整個作業或是流程為什麼會延宕這麼久。」就是對人民們的不關心,才會讓光是取得土地的作業就花了快兩年半,但我相信這只是發生在台灣的其中一個小案子而已。連現任當政者都可以用「They」來稱呼八八水災的災民們,就知道屏東三萬多人受困,500多人死亡,對這些人而言都只是一個數字,並沒有特別的意義。哈,扯遠了,在最後土地取得動土典禮上,新上任的縣長致詞時說,這是政府個部門大家努力的結果,台下一些鄉民在苦笑,就一切盡在不言中。這是兩年內大家不屈不饒的爭取下才取得的果實。

 

看似故事到此告一段落,不過接著又出現了問題,政府公共區域時擅自更改設計擅自發包,而不是照著東海建築團隊為了減少影響坡地而規劃的方式。且是在跟大家討論前就自行做更改,更是讓人無法接受。縣府新上任的技正的立場也很強烈,認為他們的綠建築並不符合「人本」,有些抽到不好的位置的住戶們,也開始對自己房子的位置與規畫有意見。

 

看到這邊,只能感到苦笑與無奈,以前有段時間常在看建築雜誌,國外對於這類型的綠建築或是減少環境負擔的規畫設計,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了。總以為在近代的台灣,也是慢慢走向這條路,尤其是九二一後,對於坡地開發跟山林保存,應該是要更重視才對,不過從影片中有些人為了「自己」的方便,讓理想設計必須要跟現實面妥協,真的很無奈。相信在九二一十周年的這個時候看這部寶島曼波,然後對照八八水災,就可以知道這十年來我們在山林水土保持並沒有做多大的改變,問題還是一樣存在。難怪裡面委員會主委許清波阿伯會氣的說自己不想做主委了,明明就是不想住在危險的地方才搬下來才辛辛苦苦的到處奔走做事,但是又因為某些人最後選用不保護環境的方式來建。人類只要關係到自己的利益,就會開始不顧大局,這些事情屢見不鮮,人性的這一點,在寶島曼波中也多多少少點了出來。

 

除此之外,又牽扯到了施工不完善,該壓密的不壓密,透水層沒做,在看不到的地方偷工減料。跟政府部門要求反映無效、找來九二一重建委員會關注,又變成縣政府、承包商、設計師與清水鄉村民互相攻訐,縣政府又不想負責任,承包商說經費當時發下來就不夠、重建委員會強烈要求要照合約去做。日本在被投了兩顆原子彈與歷經幾次大地震後,常可以看到在反應這些公安事故或是承受重大天災的作品。如最近期的就是動畫作品「東京震級8.0」,以某種方式不斷的警惕自己。而在經歷了如九二一大地震的災害後,我們的政府跟營造廠,對於環境的保護與建築或是施工等安全強度問題仍是如此的不在意,這讓我非常的訝異,總以為我們有些進步,但這進步卻還是有限。若不是清水鄉民們知道自己以後的房子是要蓋在這坡地上為了自身的安全去監督,這工程可能就會在縣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承包商照著慣例陋習偷工減料下完工,而在幾年後新的清水鄉可能就會在某次大雨中又出問題,有如沒搬離前一般稅的不安穩。

 

在這樣一次次村民們跟建築師團隊的討論與堅持下,最後總算有勉強照著該有的強度去整地,在九二一過後四年半,整個遷村計畫才算完工,二十多戶居民才算開開心心的搬入新厝。

 

寶島曼波中,絕對不能不提的就是整個遷村事件中,也是電影中的靈魂人物,那就是經營蕉田的許清波阿伯。所有的小孩都已經到城市去讀書了,完成了階段性任務,在山中種種香蕉,抱怨價格,準備就此終老的他,因為這個大地震,最後成為了整個遷村委員會的主委。沒讀過什麼書,從沒做過公共討論,也不懂政府公文的他,成了整個村落的頭,開始為了大家自己的「家」而努力。雖然他不是我們城市人所認定的「高知識分子」,甚至有可能是某些人認定的「弱勢」人們。可是他們那顆炙熱的心,比起我們這些「城市人」的冷漠更來的珍貴。對於政府的保證一再的跳票,承諾的一再拖延,彷彿看不見遷村成功的未來。他那樂觀開朗、有話直說的個性,非常有鄉土味卻又巧妙無比的台詞,不斷的在電影中出現。假如是在其他電影出現的話,我會大力讚賞說寫劇本的把這台詞寫的很好,不過在記錄片中,這只是真實呈現許清波阿伯他的人與個性,讓全場因為他的連珠代砲而歡笑不已時,又讓我更加佩服。如果把他在電影中的台詞收集成冊,我相信一定不會遜於海角七號的茂伯。

 

image 

 

除了苦中作樂外,再站起來,捍衛自身的權益時,清波伯也從來不示弱。都一身老骨頭了,但該硬起來的時候還是會挺身而出,替整個清水鄉的村民們說話,就算政府方面的人有多麼的強勢,用看次等人民的眼光或是方式在溝通,清波伯也沒有因此就怕。看他人雖老,不過仍是堅強不屈服,對有些事情的譬喻,他用的不是中國詩詞、古人講的話而是最直接、最鄉土的描述方式,但拿說理時配合的恰恰好,中肯到不行。有時連他罵:「幹你娘!」都讓我在底下看時不禁說:「罵的好!!」個性開朗,有話直說,一身傲骨又有著韌性的許清波阿伯,是整部片子中最鮮明,著墨最多的角色,也是為了自己的家,跟擋在遷村路前的困難們挑戰的整個清水村自救委員會,這二十幾戶的象徵。

 

接著來講講導演黃淑梅的剪片與導演功力,讓這一部紀錄片變得非常好看。

 

首先,在看這種小人物抵抗龐大勢力的電影,最怕的就是一面倒一面倒的小人物弱勢,因為這會讓觀眾感到種無力感與痛苦,更何況是一部紀錄片,當你知道這是真真實實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事時,那種失落與沉重會更壓的觀眾喘不過氣來。而黃淑梅在前半段,當清波叔們他們自己面對政府部門而無助時,適時性的引入像是立委邀請關注的片段,或是記者請重建委員會來了解整體狀況並下通牒。

影片後期也有邀請到專業監工劉南宗來,在整部片中也擔當著重要的角色(現實生活中也是,這裡是從電影的觀點來看就是了)。他所代表的,是在歷經數年折磨而開始變成火爆的清水居民們外,另一個提供專業角度與理性觀點的生力軍。讓觀眾在經歷那「九米深」的無力後,又注入另一股元氣與力量。能夠繼續的與電影中的人物們一起奮戰下去。這樣的安排與剪接讓整部電影毫無冷場,且在以為事件告一段落後又有一個轉折出現新的危機,而又有新的力量來幫忙解決這些問題。就好似不斷出現新的魔王與獲得新武器的勇者故事一般,讓整部電影非常的有故事性,但這又是真實在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情不是嗎?

 

另外一個不得不稱讚的,就是黃淑梅導演能夠從各個角度去呈述整個清水鄉遷村事件。由村民們所希望所想的、專業地質教授解說、建築師徐光華建築師和公共等人對房屋與環境周遭的設計修改與原因、縣政府方面的想法與原因、工程承包商的訴苦與辯解。雖然不能說導演是完全客觀的以旁觀者角度來看(話說回來,這樣拍攝兩年我也不相信在看到許多東西後我還能維持客觀),但是他卻時將各方面與各界對於同一個事件的解讀與看法託出,而不是單存的站在那一方來看。這樣會讓觀眾在欣賞這部電影時接收到更全面與完整的訊息。我很喜歡裡面導演訪問徐光華建築師與劉南宗講解這樣的工程方式或是某些偷工減料會有何影響。讓整部片子就像在看Discovery探索頻道般的好懂與讓人理解。而不是只讓觀眾像在看熱鬧似的說:「這樣蓋是好!!」、「這樣會有危險。」但原因在哪卻不知。

 

除此之外,整個遷村案扯到的人、團體、政府部門都非常多,龐大且複雜。但是導演黃淑梅循序漸進的把他們一個一個帶進電影來介紹給大家,所以並不會造成觀眾無法理解這個人或是這個團體來這幹嘛,或是這個討論會是為何而辦,反而有時間能一個一個慢慢吸收。能夠讓如此雜的事件變得簡單易懂不容易搞混,這就是減片的功力了。

 

還有就是,畫面與影片的直接對比,比起口頭敘述總是更有說服力些。當某人或某團體承諾什麼之後,黃導演會立刻剪接其他畫面來做對比。可能是到施工現場去探勘,然後承諾該做到的沒做到。或是誰說幾月前一定要怎樣,下一個畫面就是數個月後,仍一點進展都沒有。能把四年半的整個記錄濃縮成兩小時多的電影但又不失精華且保留流暢度,黃導演真的不簡單。

 

在高雄電影節後,黃導演有出席座談會(很抱歉我必須提前離場),會中她提到,在片尾大家搬入新厝時播放的音樂「寶島曼波」,做為這部片的片名最適合不過了。寶島指的是台灣,而曼波是一種輕快歡樂的舞步。然而,在電影中,可以看出各式各樣的人們與事情,在這塊土地上所著的,卻是不協調、甚至是詭異的舞蹈。而這也提醒我們,這樣的事情也還一件件的繼續發生著,繼續跳著「變調的台灣曼波」。不過本片除了揭露出這些土地上的不和諧外,也同時點出了這些阿伯們從什麼都不懂到最後站出來為自己發聲,這種生命的韌性、信念的堅強,與呼應電影節主題的「人民的力量」。至於什麼時後,大家跳的才會變回正常的曼波舞呢?就是愛著這塊土地的大家未來的課題與努力的方向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b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